文/吹水堂 2025/7/24
我从1974年学法至今,学过不少于151条大显威灵法脉,其中拜民间师傅109人,得到完整传承法脉59条(151/59=39%),完整传承率约39%(完整传承之定义为,全部学完教教门,包含传教)。学过那么多的脉络,接触过那么多的师傅,当然知道学法实际上学的就是人情世故。我一直想等待一个人将学法的人情世故系统的讲解出来,很可惜,我等了十几年,等不到了,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述我所知道的学法应该注意的人情世故。
现在学法00后越来越多,同时也是00后最欠缺的一点技能,即人情世故处理不到位,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缺陷。主编本着关心下一代学法者的原则,以一个老领导的角度来教教大家怎么处理好与师傅之间的人情关系。
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今天的中心点:如果你不确定对方是否真的需要这个礼物,那么你不如直接给对方封300-500元的红包,对方反而更开心,对你的印象更加深刻。记住,没事别送实体的礼物,以免自己的钱花了,还没办法取得师傅的芳心,那你这钱真的就是白花了。要知道,当今的社会赚点钱不容易,年轻人赚钱更难,所以任何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什么是刀刃?直接把钞票封到红包里给到对方手上,就是刀刃,别整天把心思花在送“实体礼物”上面,除非你很有送礼艺术,否则我敢说95%的人驾驭不了“实体礼物”。
我有一些同门,每次去看老师傅,你要说他尽心吗?客观的说,真的很尽心!但是基本的人情世故还没搞清楚,钱花的作用全废了!比如说,我某个同门去看望老师傅,每次购买的实体礼物大约在700-1000元幅度,算舍得下本了,可购买的都是些什么呢?我细数了一下,大米、挂面、食用油、纯牛奶、王老吉、洗衣液、香皂……你真以为把这些送给老师傅他真的高兴吗?当今这个时代,这些常见的日用品哪里买不到?哪怕是山沟沟里村便利店一样买得,现在根本不是生活物资匮乏的年代,所以花上千块在这方面,真不如直接给老师傅1000元红包,让他捏在手里,他还更开心,你信不信?
送礼的本质,是搞清楚对方需要什么,或者说喜欢什么。你送一个三千块买来的手工紫砂壶给师傅,有什么用呢?这个师傅平常根本不喝茶,这个紫砂壶对于师傅来说,就是个没用的摆设,你干嘛不直接给他三千块红包?这样他还更开心,难道不是吗?即便他喝茶,那你也要观察下对方喝茶到底讲究不讲究,如果平常大多用飘逸杯、保温杯之类的喝茶,那你也没必要送那么贵的紫砂壶,他根本用不到……再退一步说,即便他平常喝茶且用紫砂壶冲泡,那你就要观察他的紫砂壶是什么档次的,如果只是一些很低端的工业壶、机器壶,说明他泡茶用具根本不讲究,他的内心根本对茶壶没追求,你送他那么贵的紫砂壶,有意义吗?再退两步说,即便他平常泡茶用的是名家手工壶,但每次洗完茶壶从来不擦拭壶,没有养壶的标准流程,说明他根本不是玩紫砂壶的人,内心对茶壶也没讲究,你送他那么贵的紫砂壶,有意义吗?再退三步说,即便他平常泡茶用的是名家手工壶,且每次洗完茶壶后擦拭圆润光亮,有标准的养壶流程,说明他是对茶壶有追求的人,这时候你就要观察清楚你师傅的紫砂壶处于什么水准了,此时此刻你可以考虑送他紫砂壶,但你送的紫砂壶必须比他常用的紫砂壶档次处于同一个档次或者高于他日常用的那个档次,难道不是吗?假如你师傅平常用的是五六千的省级名家壶,你送个三千块的市级名家壶,你送来有什么意义?只会遭人嫌弃,你这三千块是不是白花了?花了不仅没用,反而给对方增加烦恼,保留占地方,扔了有可惜,这钱花来干嘛?对方得不到喜欢的紫砂壶,你花了钱得不到应有的情绪价值,这钱真白花了!直接给他3000,干干净净,大家都高高兴兴,难道不更好吗?
以上仅以紫砂壶作为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送礼艺术,不胜枚举,需要经验积累。
有人说了,主编,你也太那个啥了吧,有时候徒弟送礼物给师傅没那么复杂,就是单纯的想把自己家乡的好东西分享一下让师傅尝尝。那就要分开两个角度去分析了。这时候你要分清楚什么叫“尝一下”和“尝尝”,这里面大有讲究!例如,某种水果只有你那买的更好吃,外地买的都不行,那么你可以送,因为这是水果,可以让师傅“尝一下”,记住,让师傅“尝一下”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不会给对方带来太多的负担,即便不好吃、不合他的口味,顶多吃一天就罢了;但如果你是想让对方“尝尝”的,食用时间周期比较长礼物,例如:大米,那就要三思而后行了。打个比方,一般南方人很少有喜欢吃东北五常大米的,我知道东北五常大米很出名、是个好东西,但东西虽好,不代表适合南方人的口感,你再好的东西别人不爱吃,有个毛用呢?送五常大米之前,你最好去旁敲侧击的调查清楚,你那个师傅是否喜欢吃东北大米,确定后再送,特别是一个四五十岁以上的老男人,大脑僵化、认知固执,吃了几十年的本地大米了,你让他换东北大米吃一段时间,你这不是折磨他吗?你是一番好意,送了你认为最好的五常大米给师傅,但你可知道你让师傅吃一大袋子他不喜欢吃的大米,折磨他一个月,某些性格不好的师傅说不定每次吃饭都要心里问候你老母,他又如何看待你?请问你送礼的目的是不是起反向作用了?
送礼,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切不可一厢情愿自己认为好就送。人性就是如此,锦上添花,没人记得住你,雪中送炭,印象就更深刻了。即便你的师傅生活条件不算差,但再有钱的人,也有他需要的、好那一口的地方,如果你不确定、不明白,真听主编一句:直接封三五百比什么都好。
本文地址:https://www.xieguangming.com/post-197.html 本文已被百度收录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壬主编-六壬伏英馆”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